武将的定位(输出、辅助、肉盾等)、战法需求、队伍搭配均需通过属性分配实现差异化效果。曹操作为防御属性天花板,若作为前锋抗伤,全防御加点可最大化其承伤能力;而若需提升其战法魏武之世的削弱效果,则需侧重谋略属性以增强敌方属性削减比例。加点的核心逻辑在于明确武将定位,适配战法机制,强化队伍协同。
输出型武将通常以攻击或谋略属性为优先。马超、张角等物理输出核心,全攻击加点可最大化普攻及战法伤害;而司马懿、荀彧等策略型武将,则需主加谋略属性以提升战法输出强度。部分战法效果与速度属性挂钩,如孙权九锡黄龙的先手释放能大幅提升队伍生存率,因此需优先分配速度点数抢占先机。特殊场景如攻城队需兼顾攻城属性,以快速拆除敌方要塞。
防御与辅助型武将的加点需注重功能性与生存能力。肉盾类角色(如曹仁、汉董卓)主加防御属性,搭配减伤战法形成钢铁防线;而辅助型武将(如张机、弓诸葛)则需根据技能机制调整。弓诸葛因战法明其虚实依赖谋略属性削弱敌方,需全谋略加点;其内政能力也受属性影响,进一步凸显加点策略的多样性。对于兼具多重定位的武将(如曹操),攻防平衡加点虽在前期推图时适用,但后期需专精某一属性以应对高强度对抗。